張永芝(右)和同伴走秀展示旗袍。
秦楚網訊 (十堰晚報)文、圖/記者 趙清 通訊員 顏道林
旗袍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,隨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斷融合,旗袍也越來越生活化。
退休職工張永芝每週上12小時課,培訓旗袍禮儀文化,讓學員們把旗袍穿出儀式感也穿出文化味兒,影響和帶動了十堰千餘名女性愛上旗袍文化。
組織學員街拍,展現旗袍之美
灰色絨帽、大印花的直袍配着中國風的擺裙,戴着一副黑框眼鏡,走路好像帶風一樣的時髦女性,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位64的退休老人。這是張永芝給記者的第一印象。
第二次見到張永芝,是1月12日在朝陽路的壽康華悦城二樓,她正在組織自己的學員進行一場街拍。“全體注意,從高到矮排好隊開始上扶梯,每人相隔兩個台階,動作快點!”看着現場忙碌的身影、挺拔的身姿,作為組織者的張永芝在一襲紅裝的旗袍隊伍前格外顯眼。
“這不是春節快到了嘛,我就想着組織大家來一次創意街拍,一是表示對新年的美好期待,二是給學員一個展示的機會。今天到場的20多位旗袍愛好者都是我曾經的學員,大家自願報名前來!”張永芝介紹,她自從2015年擔任十堰旗袍協會的培訓老師開始,就扛起了弘揚傳統旗袍文化的大旗,後來還在老年大學教授形體課——瑜伽。
在當天的活動中,張永芝既是組織者又是總策劃,也是所有參演者的後勤保障員,演員的服裝、場地轉移時的車輛安排等都是她一個人負責。從上午10點一直忙到下午6點,才算展示完畢。20多位學員沒有一句怨言,因為她們都有一個願望,那就是充分展現旗袍的美。
“去年因為疫情的原因,學員們參加活動的機會不多。這次活動大家鉚足了勁宣揚旗袍文化,參加的人員最年輕的也有50歲了,還有一位70多歲的大姐趕到現場來助陣。為了這次活動,張老師可以説是盡心盡力。”現場參加活動的杜大姐這樣評價。
不遺餘力弘揚旗袍文化
一般人認為,旗袍是中老年女性的專屬,但在張永芝眼裏,旗袍是充滿生活氣息的,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穿。
“我第一次看見旗袍是通過電視上的走秀節目,發現這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服裝,但沒有條件去買,就購買了幾尺紅色的確良布,自己動手為3歲的兒子製作了一件,穿在身上別有一番意味,鄰居朋友們看到後贊聲一片!”張永芝絲毫不掩飾對旗袍的喜好。
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,張永芝開始訂製旗袍,在參加一些聚會或者活動時展示,總能吸引觀眾的目光。“在穿上旗袍的那一刻,我會自覺的放低説話的聲音,腰板挺直,自信的邁起腳步。要有儀式感,還要穿出文化味兒,這就是旗袍的魅力。”在生活中,張永芝發現了不少身穿旗袍而做出一些不和諧動作的女性,這堅定了她想傳承和弘揚旗袍文化的決心。
在擔任市旗袍協會培訓老師後,張永芝自費到上海、杭州等地參加旗袍禮儀培訓班,不僅給自己充電,也學習培訓的內容設置。經過幾年的努力,張永芝目前受邀到房縣、武當山、丹江口市、鄖陽區4個旗袍協會的培訓班講課,根據課程安排專門講授旗袍禮儀和文化知識。同時,她在城區開設禮儀形體培訓班,引導旗袍愛好者將這一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發揚光大。
“經過張老師的培訓和講解,我不僅更喜歡上了旗袍,而且感覺自己得到了提升,氣質和形體徹底蜕變。”67歲的王大姐興奮地説。
張永芝説,“我現在每週挺忙的,週一要到老年大學上3個小時的形體課,週三到我的培訓班上4個小時的旗袍文化形體課,週五到武當山和丹江口市上課,一週上課時間達12個小時以上,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,十分充實!”
據不完全統計,經過張永芝培訓的學員人數已經超過了1500人,部分優秀學員甚至成為當地旗袍文化的弘揚者。
讓旗袍和地方文化融合
“在弘揚旗袍文化的過程中,我一直想的就是和傳統文化要有機結合起來,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。”張永芝排練了多個節目走上當地文旅活動舞台。
丹江口市均縣鎮一直流傳着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故事,而該鎮也一直注重古均州文化的開發和宣傳。2018年,均縣鎮相關人員找到張永芝,想排練一場關於均州陳世美的戲。她大膽地提出了和古典旗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排練,經過幾個月的準備,當年12月,古均州世美文化女子學堂一行20餘名佳麗在十堰文化廣場為廣大市民奉上了一台大戲。伴隨着《均州陳世美》的悠悠曲調,一場跨越300年的時空對話上演,陳世美身着官服與妻子秦香蓮攜親眷衣錦還鄉,舉手投足、轉身回眸間,充分展現了陳世美的正直清譽,引來觀眾的稱讚和掌聲。
“這部大戲非常精彩,它既是一場穿越古今的表演,更是一堂新穎的歷史人文課,值得一看。隨後,我們又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排練了《夢迴均州》、《漢水丹心》等節目,演員服裝以旗袍為主,成為我們鎮文旅推介活動的必演節目。”均縣鎮宣傳委員王雅瓊這樣説。
2019年,丹江口市官山鎮計劃在呂家河村排練一場節目,張永芝接到這個任務的第一想法就是通過旗袍的優美服飾,加上演員們的舞姿和演技展現,《十杯子酒》應運而生,青花瓷式樣的旗袍加上手中青花碗,將軍民魚水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。
據瞭解,張永芝近年還排練了《十送紅軍》、《十堰一個嚮往的地方》等宣傳十堰地域特色的節目,也為武當武術推廣排練了《太極遇旗袍》大型演出,把旗袍和地方文化融合,助力地方文旅活動推介。